
近日,东院神经外科团队联合乳腺血液放疗科,成功完成河北省首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术中放疗(IORT),为一位年轻母亲延续生命的希望。
该患者一年前被诊断为脑胶质瘤(三级),近期,她再次出现头痛症状,经头颅核磁检查证实肿瘤复发。作为一位孩子尚不足2岁的年轻母亲,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尽可能延长生命,陪伴孩子成长。然而,脑胶质瘤作为颅内原发恶性肿瘤中最棘手的癌种之一,具有易复发、浸润性强、难以完全切除等特点,复发后往往进展更快、恶性程度也可能进一步升高。该患者复发灶与视神经、大脑前动脉等重要结构关系紧密,手术全切难度极大。加之一年前已接受全脑放疗,二次手术后无法再次实施常规外照射放疗,如何提升治疗效果成为关键难题。

经过多学科深入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最终决定实施术中放疗。术前,东院神经外科病区主任李建峰与乳腺血液放疗科主任刘志坤就手术方式、重要结构保护、可能残留肿瘤区域、放射施用器的放置位置及治疗剂量等关键问题再次进行了细致规划,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力求在确保在杀灭残余癌细胞的同时,将视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辐射损伤降至最低,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手术在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显微镜下荧光显影等先进设备辅助下顺利开展,实现了肿瘤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肿瘤主体切除后,乳腺血液放疗科孔德友医生在手术室内现场规划放疗方案,并根据肿瘤残腔情况实时调整施用器的大小与位置,顺利完成术中放疗,治疗时长19分42秒。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意识清晰,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问题,手术切口也愈合良好。不久后,患者便顺利出院。
术中放疗作为一项精准放疗新技术,具有定位准、作用直接、效率高、易于防护以及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功能区或邻近重要结构的肿瘤残留区域。该技术实现了手术切除与放射治疗的“无缝衔接”,可有效杀灭残余肿瘤细胞,消除术后增生刺激,理论上还能避免因术后放化疗延迟导致的肿瘤细胞增殖。此次治疗未显著延长手术时间,也未影响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放射线不经过正常组织,对头皮、颅骨及神经血管损伤显著降低。
本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依托于我院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综合实力,东院神经外科与乳腺血液放疗科在此类难治性疾病诊疗领域已居省内领先行列。神经外科将持续深化多学科协同协作,聚力技术创新与诊疗突破,为更多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与生命希望。
文/董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