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手术室、麻醉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作下,我院乳腺中心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乳腺癌术后延期乳房重建手术。面对患者曾因放疗导致胸腔血管畸形的状况,医疗团队成功实施高难度双侧游离皮瓣移植,并于直径仅1毫米的病变血管上实现精准吻合,标志着我院在该领域的技术取得新突破。
患者6年前因左侧乳腺癌接受全切术并植入扩张器,后因假体出现纤维包囊挛缩、移位畸形及感染等并发症,虽经两次更换假体仍未能维持理想外形。多次手术导致其胸壁瘢痕增生明显,皮肤组织萎缩硬化,肋骨凸显,并伴有持续性疼痛。近期,患者又被确诊右侧乳腺癌,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仍怀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在治疗右侧乳腺癌的同时,完成左侧乳房重建与胸壁修复。
刘运江教授与回天立副主任医师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与诉求后,组织多学科团队(MDT)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行右侧乳腺癌保乳整形术联合左侧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考虑到患者下腹部有既往剖宫产横切口,回天立副主任医师提出采用技术难度较高的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作为重建材料,以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副损伤。MDT讨论中,团队对手术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并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同时也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详细沟通。
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左侧胸壁曾接受放疗,胸廓内动静脉存在畸形且弹性减弱,为血管吻合带来极大困难。回天立、王新乐副主任医师凭借精湛技艺,在直径仅约1毫米的血管上小心精细操作,最终成功完成血管吻合,确保皮瓣在安全期内恢复有效血运。术后,病区护理团队密切监护,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期即可下床活动,康复进程平稳,术后一周出院。
当前自体组织乳房重建已成为即刻与延期乳房重建的重要选择,我院乳腺中心在腔镜与机器人辅助乳房重建、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肢体水肿以及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等方面技术日益成熟。科室将持续精进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等技术,进一步推动腔镜与机器人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深化多学科协作模式,致力于打造集肿瘤治疗与功能重建于一体的乳腺疾病诊疗新高地。
文/回天立 耿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