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经内科成功救治一名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导致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障碍的中年男性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及精准药物干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一周后康复出院。


患者为中年男性,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现象两天有余,每次发作数分钟后缓解,期间曾因肢体无力摔倒,未及时治疗。患者睡醒后症状突然加重,表现为右侧肢体抬举费力、右手无法抓握,同时出现言语障碍,无法正常表达,症状持续不缓解。在我院急诊就诊时,头颅CT提示“多发低密度梗塞灶”,进一步头MR检查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确诊为“醒后卒中”(无明确溶栓时间窗),且临床症状呈进展趋势。

鉴于患者病情危急,接诊医生李晨曦紧急联系介入组李彦青医生启动卒中救治流程,在介入手术室的人员的帮助下,为其实施脑动脉造影术。术中,李彦青发现患者此次发病的责任血管“左侧大脑中动脉”虽存在血流再通,但局部仍为重度狭窄且血栓负荷重,遂决定通过左侧颈内动脉给药以改善局部血供。给药后,复查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术后,患者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入院时的8分快速降至3分,言语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明显改善。一周后出院时,评分进一步降至1分,言语及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特点,若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即使症状短暂缓解(如本例患者初期发作性无力),也可能是“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尽早干预以避免进展为严重卒中。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再通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神经内科主任韩颖表示,“若发病6小时内(静脉溶栓时间窗),优先考虑静脉溶栓;合并颅内大血管闭塞者,经影像评估后24小时内可采取机械取栓、动脉溶栓等血管内治疗,以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致残率。本例患者因属‘醒后卒中',无法通过溶栓治疗,及时的血管内评估与药物干预成为救治核心。”
我院神经内科将以此次成功救治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醒后卒中”、“围手术期卒中”、“特鲁索综合症”等疑难复杂卒中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提升整体医疗水平,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李彦青 韩颖